采访时间:2021年7月7日
初稿时间:2021年12月16日
定稿时间:2022年12月3日
采访地点:《科尔沁记忆》拍摄现场
人物介绍:李赓文,通辽市政协文史专员,通辽市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通辽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古钱币的收藏与研究,被业内称为“辽钱王”。自1986年以来,在通辽市等地多次举办大型展览,社会反响热烈。先后被评为“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级钱币收藏家”“通辽市首届十大钱币收藏家”。
李赓文(左)接受科尔沁区图书馆馆员李莉(右)采访(图1)
李莉: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1年7月7日,这里是科尔沁区图书馆“百年大党·百年家史”科尔沁全民阅读分享活动录制现场。今天接受我们采访的是通辽市政协文史专员、通辽市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通辽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李赓文。李会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的录制现场。
李赓文:大家好。
一、钱币收藏缘起
李莉:李会长,首先请您谈谈您的个人经历好吗?
李赓文:好的。我是1953年生人,今年虚岁69岁。从中学毕业参加工作,22岁又到吉林财经学校继续学习,1977年的时候分配到哲里木盟土产公司,一直到2000年,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2001年的时候,我们通辽市收藏家协会成立。2006年,我接任会长工作以后一直到现在。
李莉:李会长,您是钱币收藏方面的专家,您能给我们讲一讲您都收藏了哪些钱币吗?
李赓文:好的。我收藏的钱币主要是古钱币,里面以辽钱为主。系列收藏从夏商周的海贝,一直到现在的人民币,不断代,每一个朝代基本上都有一些。
李莉:是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是什么触动了您,促使您开始研究收集货币?
李赓文:十几岁的时候踢毽子,上面都是古钱币。古钱币上面有什么道光、乾隆、开元,我对这些钱币上的字比较感兴趣,或者说好奇,从那以后逐渐开始收藏。中学毕业的时候,大概收藏有100来个。等到参加工作五年以后又上了中专,在吉林财经学校毕业以后分到哲里木盟土产公司,正好是在物资回收科。这样的话就经常和古钱币打交道,到各旗县去收购,就是进货的时候,都有古钱币。所以说就是得天独厚。
二、五套人民币概况
李莉:我们现在日常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您能具体给我们讲一讲第五套人民币吗?
李赓文:第五套人民币现在正在流通中。第五套人民币从第四套人民币衍生过来以后,现在咱们在市面上花的也比较多,面额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的,还有一些角币。
李莉:那我们国家第一套人民币是什么时候发行的呢?
李赓文:第一套人民币是在1948年12月份公开发行的.因为当时是战争年代,造币厂到处都是。由于方方面面条件的艰苦,制造的纸张、制造的技术参差不齐,所以说第一套人民币图案很多,一共62种。但是它的印刷技术比较简单。那时候的钱币一个是纸张不统一,印刷的技术不一致,所以造成钱币的图案等很多都不一样,但是起的作用非常大。
李莉:第二套人民币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相比较有什么变化吗?
李赓文:第二套人民币是1953年开始印制的,1955年以后正式发行。1953年的人民币,尤其是10元的、3元的,还有那红色5元的,都是苏联版。当时咱们的印刷技术不是那么精,所以大面额的纸币是在苏联印制的。我们现在的钱币厂里面都叫它苏联版。另外就是1953年版的人民币,是在第一套的基础上,以1元兑换1万元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正式开始流通了。它的面额有10元、5元、3元、2元、1元,还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一共13种,1元有红1元和黑1元,都是天安门图案。
李莉: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呢?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对来说,对第四套人民币比较熟悉一些,您能跟我们详细地讲一下吗?
李赓文:第三套人民币最早是1960年版,它从1962年开始发行。当时咱们国家的印制技术和纸张的品质等方方面面变得特别好,所以说第三套人民币质量是非常好的,印制发行流通时间也比较长。它从1960年开始印制,1962年开始发行,一直到1980年版出现截止。1980年版是1985年以后才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它的面额也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而1分、2分、5分是1953年版,背面不带阿拉伯数字。第三套人民币流通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第四套人民币主要是1980年版和1990年版。1980年版发行的时候,是从50元先开始的,有50元、100元,还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分币依然使用1953年的再版票。第四套1980年版的人民币防伪程度较差,所以在1990年版发行的时候增加了防伪。1980年版和1990年版表面上看着一样,但是1990年版要比1980年版颜色深一些。
三、从钱币看历史
李莉:李会长您收藏的第一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是多少?
李赓文:这个从图案上你一下子就能看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是5万元。这个5万元一共出了两种,一个是新华门,再一个就是收割机。5万元,这是第一套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最小面值是1元。但是到了1953年兑换的时候,5万元只能换第二套人民币的5块钱,就是1万元抵第二套人民币的1块钱。
李莉:李会长,第二套人民币为什么在苏联印制?它的面值是多大的?
李赓文:当时咱们人民币币值在改革,在第二套之前的第一套人民币因为它的面额特别大,花起来特别不方便。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把这个面值变成小面值,就是用第二套人民币的1元换第一套人民币的1万元,这就等于万分之一,这样花起来可能方便一些。当时由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咱们的印刷技术不是那么好,但当时跟苏联的关系特别好,所以就委托给了苏联,把咱们第二套人民币较大的三个面值都交给苏联印了。一个是10元的,我们叫工农大白边,3元的宝塔山,这个是5元的各民族大团结。就是这三个,在咱们那会儿就是叫苏联版。现在这个全新的,价值大概35万元到40万元,这个现在8万元左右,这一张新的也在七八万元左右。
李莉:非常珍贵?
李赓文:非常非常珍贵!主要是现在特别少了。
李莉:李会长,中国发行的最大面额的货币是多少?请您谈一谈。
李赓文:这个图板上一目了然。中国发行的最大面额是多少呢?60亿!这是1949年在新疆发行的,60亿元。跟它同时发行的有30亿元,还有6亿元,还有3000万元的,挺多。之所以发行这么大的面值,就是当时的政权不稳定了,国民党政府已经完蛋了。所以说这个面额发行以后,逐渐变成废纸一样,你知道它最后的购买力是多少吗?用咱们现在大米粒说,有的资料是16.5粒,16.5粒你想想就这么一点;有的是88粒;有的说是78粒。但是不管多少粒,就那么一点点大米就完事儿了。通货膨胀率太大了!它的最小面额咱们也看到了,很小,只有1分。1分对60亿放大多少倍?这是税票。上税都有60亿元的。所以说这个就充分体现了当时的通货膨胀。用它解释一下当时那个政权的不稳定,就坑老百姓了。60亿元攒起来到时候买那么几粒大米,你想想老百姓,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四、新中国成立前的通辽钱币
李莉:通过您的研究、收集,您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货币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货币政策,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李赓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尤其是民国时期,经历了战争和军阀混战,出现了相当混乱的局势,这样就造成了地方割据。从战争的角度来讲,互相拉锯以后政权不稳定,所以有一些货币刚刚发行可能就作废了,在这个时候人民深受其害。
通辽比较早一点的货币有通辽县发行的一种货币,它是1917年发行的货币,写着“通辽县”。大家一直认为1918年是通辽设县的时间,而这一张钱币可以证实通辽县在1917年已成立。所以,很多实物就可以把历史串联起来,能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我记着咱们曾经在这儿做过一个叫“百年通辽城奋斗科尔沁”的展览,那时候本来是有实物展览的,都准备好了,因为有这一张钱币。但艾武利后来说这个东西没上,就全部用展板展示,没有用钱币。通辽在1918年也有发行几种货币。这样的话,通辽的早期钱币有十几种。
通辽县德顺成壹角券(图2)
抗战胜利后,地方上由于共产党的政权也没有来,国民党的政权也没有到,所以当时就是地方维持会成立了政权,我们管它发行的钱币叫地方维持会票子。当时通辽有“八大家”,成立了“通辽县地方维持会”,号称以维持会的基金作为那个钱币的本金,发行了“通辽县地方临时救济券”(1945年8月版),当时都是铅版印刷,凤花图案,红色的。这个发行了几个月以后,国民党政权又进来了。国民党辽宁先遣军第七师师长张绪武进入通辽以后,他又发行了“通辽县地方临时救济券”(1945年12月版),它上面是一个火车头。因为他带了很多人进来,有部队,需要军饷,他就大量地发行这个票子。所以说,当时就出现了维持会的票子和他发行的票子都叫一个名,都叫“通辽县地方临时救济券”。这个东西当时发行得很烂。红票是地方维持会发行的,相对少一些。国民党辽宁先遣军第七师师长张绪武发行的量比较大。再有通辽大林也出过票子,钱家店也出过票子,“开鲁县灾民临时救济券”是1930年发行的。所以,就通辽整个地区来讲,发行的货币,现在我有实物的,大概有32种钱币。从地方角度来讲,早期的货币政策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
远一点说库伦扣河子发行的票子。1919年搞了一个烧锅(烧锅:制作白酒的作坊。),叫东泉涌烧锅,这个人叫张锡庆,外号叫张三胖子,他儿子叫张麟阁。他们家成立的酒厂,酒厂前面是商店,后面是制酒厂,也卖粮食、杂货。成立酒厂以后,他发行了这个票子,票子全称叫“阜新北哈拉哈东泉涌烧锅”。阜新北一说就是在现在阜新的北面,也就是咱们现在库伦旗扣河子镇镇东边,现在的养老院的那个位置。他家有一口大井,现在依然还在,曾经我也去过。那个井挺特殊,怎么旱都不干,这是一个。再有,那个井的水真是甜,确实挺好。哈拉哈实际是喀尔喀,喀尔喀是一个旗。他发行的票子在旗政府的批示下才能发行,要不然自己发行是不允许的,也等于是政府允许他发行的这个票子。这个票子现在是有2角和10角两种。他发行的这个票子当时在扣河子这一带购买力很强,因为张锡庆这个人特别诚实守信,这个票子拿来直接能换银圆,2元换一块银圆。当时由于他的信誉度高,所以他发行的票子大伙儿比较认,当时挺好。咱们通辽这一带是1932年就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完了到1937年以后,他受到了日本侵略军的欺压、辖制,最后办不下去了,所以最后在日伪时期这个酒厂就黄了。
开鲁县灾民临时救济券(图3)
板街德发和兑换券(图4)
再有一个就是咱们奈曼旗曾发行的“奈曼旗人民临时自卫委员会流通券”和“板街德发和兑换劵”。奈曼旗有一个古庙子村,古庙子村最早叫鄂尔土板,后期叫成板街。鄂尔土板意思是长满山钉子树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当时非常出名,南北经商的都到这儿来。板街也非常出名,当时是阜新县所在地。板街的来历不是说取“鄂尔土板”最后一个字叫“板街”。它整个一条街在夏天下雨的时候非常泥泞,做生意的人多,非常不方便。后来在两边商家共同商讨下,用大木头板铺上了。这一条街道大概在一公里长左右,整个铺的都是板子,这就出名了,说白了就叫板街。一九三几年日本侵略军把这个地方给炸了。2021年5月6日,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的抗日志士周荣久,就是在那儿牺牲的。古庙子村里有一个老爷庙,老爷庙前有一棵大榆树,在榆树下,他脑袋被砍下来以后,被日本人吊在大树上。
所以说,通辽的钱币引申一步也能看出通辽的经济发展、政治走向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通辽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另外可以说,这里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是非常发达的。
四、抗币和解放区货币
李莉:李会长,您能再给我们介绍一下通辽地区比较著名、比较重要的钱币吗?
李赓文:好的。这个“第五军区军用现洋票”,当时是东北军少将处长高文斌发行的。他是辽北蒙边宣抚专员,他当时在咱们通辽组织了七八千人,也算义勇军,多次抗日,跟日本人对抗,反击日军。最后在康平的时候部队被打散了,日军太多了,他被逮捕以后被押到长春去了。这个币(地方扶民现洋票)是在咱们开鲁发行的,研究决定发行这个货币后,在康平印制的。到现在为止,这个钱币被发现的还是个位数,很少很少。
这个是“通鲁地方救济券”。通鲁地方救济券是新四军老三师进驻通辽时发行的,就是在1946年1月12日以后发行的。发行地是咱们现在哲里木盟图片社,过去也叫“老万字会”那个位置,就是现在的哲里木广场道北那儿。这个货币被定为解放区货币。这个当时发行量也不大,因为时间短,现在就保存十几张。这个币购买力特别强。当时是把通辽的一些杂牌货币、日本币,还有伪满币、苏联红军币等一些其他的货币,还有地方券,全部作废了以后就用这个。当时老百姓对它非常认可,购买力特别强。当时老百姓把它叫“小牛票”。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通辽的小牛票,在通辽发行,流通于通辽和开鲁两地。
这个也是咱们共产党发行的货币,叫“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流通券”。科尔沁左翼三旗有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这三个旗。现在前旗已经没了,放到辽宁一部分,放到通辽境内一部分,后旗和库伦还有一点。中旗就是现在的。发行这个货币的时候是解放战争正在拉锯的时候。当时在巴彦塔拉发行这个货币以后,购买力也挺好,解放区的通辽人民对它也挺认可。所以当时的购买力还是可以的,发行的时候很顺畅。但是由于形势的变化,局势紧张,国民党军队又反扑过来,从郑家屯往巴彦塔拉、保康这一带。当时的科尔沁左翼中旗大队三中队指导员叫阿木古冷,盟里的干部,率领中队保护一些军需物资和旗政府的一些物资。最后到架玛吐的时候,国民党离得太近了,没有办法,就把剩余的三旗券在架玛吐烧锅都烧掉了。这个钱币现存也是在十几张左右,很珍贵的。现在这一张大概在五六万元左右。这个在2013年拍卖的时候就是12万元到15万元起拍。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就是说它现在特别珍贵,全国都认可。
这就是通辽进步货币,那个是抗日的,这两个是共产党发行的货币。
李莉: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